“我們需要了解教學的教材是什麼,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所以教學障的孩子並不是把教材簡化,教學速度放慢,這樣是不能解決問題。” – 李雪娥老師
哈囉司南聽眾們,這集我們將探索如何使用有生命的漢字課程幫助孩子解決讀寫問題,這次非常開心能邀請到李雪娥老師,雪娥老師不僅是一位老師,也是學習障礙孩子的家長,老師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所推廣的部件意義化識字,除此之外,老師主編的<有生命的漢字>,集結了許多生動的學習教材,幫助縮小孩子與漢字間的距離。
追蹤雪娥老師: 臉書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 [1:12] 老師專研特教的啟程。老師分享當初如何發現自己小朋友有學習障礙。
- [4:30] 確定有學習障礙後,老師尋求的援助。
- [9:56] 老師在2012年時,提出了「形→義→音」的中文學習模式,稱做為「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為什麼傳統 形 > 音 > 義的模式不適合?
- [12:47] 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的實際例子。
- [14:09] 課堂上,老師使用的輔助工具以呈現漢字的意義。
- [19:13] 每個文字都有辦法用意義帶出來嗎?
- [21:46] 哪個時刻讓老師發現「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是值得推廣。
- [23:26] 圖畫識字的教學法,但無法套用在老師學障的孩子身上。
- [25:56] 老師發展「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的起承轉合。
- [32:20] 利用小篆為媒介帶出漢字意義的例子。
- [39:34] 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不僅只適用於學障孩子。
- [42:45] 如果老師有一個超能力去改變台灣教育,最想改變的是什麼?
- [50:19] 結語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當您孩子時常無法記起某個字時,您會如何教導他們呢?
- 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您的教導策略是什麼呢?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從醫學或科學角度了解學習狀況較特殊的學生或孩子,進而之,您或許能發現適合他們的方式而非簡化教材。
- 對於孩子無法了解的漢字,嘗試拆解部件且教導其意義。(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 歡迎參考雪娥老師的臉書,其分享許多解析鷹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