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如何融入遊戲式學習於遠距教學 -侯惠澤教授 (How to Gamify the Distance Learning)

這集司南很榮幸能邀請到侯惠澤教授與我們一起聊聊遊戲式學習和如何融入遠距教學中。

惠澤教授長期研究遊戲學習,並提出「微翻轉遊戲式學習模式」,翻開教授著有的『遊戲式學習:啟動自學X喜樂協作,一起玩中學!』,可更深入了解如何運用20分鐘內的小遊戲和學習者互動,有效引起自主學習動機。在實務方面,教授積極於中小學、機構推廣遊戲式學習,已有超過20個的產學計畫,其中的5項教育桌遊已經成功商品化,並有兩款桌游多次榮登博客來網該類別產品單日銷售總冠軍。

追蹤惠澤教授
個人網頁 | 臉書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如果學生學習動機低落,您會如何提高學習興趣?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嘗試Gather Town免費版與您的學生互動,改變場景,增加線上活動的實境化。
  • 參加一個設計教育遊戲的工作坊,設計一個簡單的微桌遊。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誠摯邀請希望您填此簡短回饋單,我們希望聽到您的聲音,幫助我們了解能讓更多人受益的主題,感謝。This is a feedback form for Compass Teachers Podcast. We would love to hear your voice and improve our content to serve all of you better. This should take less than 5 minutes but you will help us grow a lot. Thank you !

此外
也歡迎到 Apple review 給予我們評價! 不僅讓更多教育人士能發現司南,也可以幫助我們改善平台唷。感謝!


#34 彼得思教育和合作課 — 吳緯中老師 (Teaching with PTS Education)

“當我們談到教育,其實就是談生活,所以在這幾年當老師,我覺得我像是在學習如何當一個人,學怎麼去跟人互動。” – 吳緯中老師

今天我們要一起聊聊彼得思教育和學習合作的真諦。非常開心能邀請到吳緯中老師與我們分享他的教學理念和技巧。

緯中老師目前是台北市開平餐飲學校教師,老師於大學畢業後在不同的行業打滾,而終於在三十三歲那年,毅然轉換人生跑道,離開辦公桌,成為了毫無背景的菜鳥老師。幾年後,已著有數本與教育相關的書籍,其中包括合作課:從我到我們的團隊練習和今年新出的丟掉課本之後,學習才真正開始:啟動學習的9大關鍵字

追蹤緯中老師:
臉書 | 部落格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當您與學生起衝突時,您會如何去應對? 跟學生賭氣? 還是試者了解學生行為背後的原因?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與老師們合作時,試著先討論對合作的見解,了解彼此重視的元素,甚至嘗試彼此的生活,例如交換早餐,更進一步增加凝聚力。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誠摯邀請希望您填此簡短回饋單,我們希望聽到您的聲音,幫助我們了解能讓更多人受益的主題,感謝。This is a feedback form for Compass Teachers Podcast. We would love to hear your voice and improve our content to serve all of you better. This should take less than 5 minutes but you will help us grow a lot. Thank you !

此外
也歡迎到 Apple review 給予我們評價! 不僅讓更多教育人士能發現司南,也可以幫助我們改善平台唷。感謝!

#30 融入跨領域與資訊科技的教學設計 — 黃加明老師

這集司南老師將帶您深入淺出:如何融入跨領域與資訊科技於教學中,這次非常榮幸邀請到黃加明老師!

加明老師已於教育界服務二十來年,目前是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支援教師,曾任西松高級中學教務主任,老師在教學設計和行政奉獻甚多,曾獲2016全國學校經營與教學創新KDP國際認證獎,教學創新類佳作,也協助推廣臺北酷課雲數位學習平臺等等。老師時時具備他五「心」級教育信念:『愛心』、『耐心』、『善心』、『真心』與『熱心』。

追蹤加明老師:臉書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您覺得學生只需具備學科內的能力,就足以面對新世代的挑戰嗎?
  • 您是否融合學科外的能力,例如:說故事或是簡報技巧,於自己的課室中呢?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若想要培養學生的表達力,不妨給予自由,讓學生選擇有熱情的主題發揮,這不僅激勵更深層的學習,也往往讓師長有意外的收穫,促使教與學的相互成長。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27 如何活化漢字,增進特殊孩子識字的能力 – 李雪娥老師 (How to learn Chinese by understanding its meaning behind)

“我們需要了解教學的教材是什麼,它的本質又是什麼,所以教學障的孩子並不是把教材簡化,教學速度放慢,這樣是不能解決問題。” – 李雪娥老師

哈囉司南聽眾們,這集我們將探索如何使用有生命的漢字課程幫助孩子解決讀寫問題這次非常開心能邀請到李雪娥老師,雪娥老師不僅是一位老師,也是學習障礙孩子的家長,老師最為人所知的就是他所推廣的部件意義化識字,除此之外,老師主編的<有生命的漢字>,集結了許多生動的學習教材,幫助縮小孩子與漢字間的距離。

追蹤雪娥老師: 臉書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 [1:12] 老師專研特教的啟程。老師分享當初如何發現自己小朋友有學習障礙。
  • [4:30] 確定有學習障礙後,老師尋求的援助。
  • [9:56] 老師在2012年時,提出了「形→義→音」的中文學習模式,稱做為「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為什麼傳統 形 > 音 > 義的模式不適合?
  • [12:47] 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的實際例子。
  • [14:09] 課堂上,老師使用的輔助工具以呈現漢字的意義。
  • [19:13] 每個文字都有辦法用意義帶出來嗎? 
  • [21:46] 哪個時刻讓老師發現「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是值得推廣。
  • [23:26] 圖畫識字的教學法,但無法套用在老師學障的孩子身上。
  • [25:56] 老師發展「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的起承轉合。
  • [32:20] 利用小篆為媒介帶出漢字意義的例子。
  • [39:34] 部件意義化識字教學法不僅只適用於學障孩子。
  • [42:45] 如果老師有一個超能力去改變台灣教育,最想改變的是什麼?
  • [50:19] 結語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當您孩子時常無法記起某個字時,您會如何教導他們呢?
  • 對於學習有困難的孩子,您的教導策略是什麼呢?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從醫學或科學角度了解學習狀況較特殊的學生或孩子,進而之,您或許能發現適合他們的方式而非簡化教材。
  • 對於孩子無法了解的漢字,嘗試拆解部件且教導其意義。(不知如何踏出第一步? 歡迎參考雪娥老師的臉書,其分享許多解析鷹架。)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25 如何創造差異化教學的課室 – 劉繼文老師 (How to create a personalized learning classroom)

“如果地上沒有箭頭,你會判斷一下,這地上有無車軌痕跡或是從側邊停車方向辨別走向,但是如果有了箭頭,就好像老師直接給予答案,學生就失去思考的機會。” – 劉繼文老師

這集我們將一起探索如何落實差異化學習,,讓「因材施教」不再只是一句口號,這次很開心邀請到劉繼文老師與我們分享他在此的教學鷹架.

繼文老師目前是新北市新泰國中數學教師.2020新北市SUPER教師 .學思達核心講師和均一教育平台顧問教師.「讓大象動起來」 是 近期老師出版的書,書中集結了許多實質的技巧讓老師們能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課室

追蹤繼文老師: 臉書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您覺得老師在這資訊爆炸的時代下,與以往扮演的角色有何不同?
  • 您是如何顧及課室中進度超前或進度落後的學習者呢?
  • 在培養終生學習者的浪潮下,您如何提升學生自學能力呢?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探索線上教學影片如均一課程,選擇一個可輔助您課堂的影片,給予學生空間用自己速度學習。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23 創新教案設計:口訣肢體記憶與密室逃脫 – 張崴耑老師 (How to design engaging game-based learning like escape room. )

"教學就是老師要開心,如果老師不喜歡自己的課,那學生也不會喜歡" – 張崴耑老師

這集我們將一起探索跳脫傳統的教案設計技巧,例如我很愛的密室逃脫與教學的結合等等。這次很榮幸能邀請到張崴耑老師與我們分享他的多年經驗。
張崴耑老師現任臺中市大明國小教師和翰林社會教材作者。崴耑老師於他個人搜秀資源網上分享無數創意教案,且也以他創新的教學方式,受獎無數,例如榮獲教育部師鐸獎、親子天下百大創意翻轉教師和未來教育台灣100等等。

閒暇之餘,崴耑老師以「風聆」為筆名,著有數本輕小說、網路小說與奇幻小說。

追蹤崴耑老師:書 部落格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 [01:55]"以能辦到每堂課與所有評量都100%依據課綱與能力指標為豪,但沒人在意這種事。"很好奇老師為何覺得沒人在意或是被輕忽了?
  • [05:00] 參加深耕種子教師的過程。從兒童文學到社會科領域的轉折。
  • [07:52] 還是菜鳥老師時,就開始設計創新的教學方式?還是因為某些經驗或研習激勵您,慢慢跳脫傳統的方式。
  • [13:30] 現在台灣國小社會領域的能力指標。
  • [14:46] 在口訣歌曲手勢記憶法設計過程中,可能要經過一些實驗潤飾,老師大多用什麼素材作為基底?
  • [20:42] 如何由學生的反應去改變口訣?
  • 密室逃脫教案鷹架
    • [23:31] 事前準備項目和場地選取。
      • Holiyo
      • Line Business
      • Google Form
    • [32:50] 曾使用哪些主題或情境以增加學生參與感?
    • [34:07] 遊戲設計靈感。
    • [40:08] 如何協助卡關的學生?
    • [40:47] 幾個人一組?
    • [43:29] 分組時,有些孩子容易主導整組導致其餘孩子學習參與度降低或是程度較落後的難已跟上,如何讓孩子都能適性學習?
  • [46:33] 這幾年來,有哪一到兩本書深深影響您的思維或是價值觀?
  • [50:17] 如果您有一個超能力去改變台灣教育,您最想改變的是什麼?
  • [55:53] 結語。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能力指標如何幫助您的教學設計?
  • 你喜歡你自己的課嗎?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尋找一個半封閉式的安全環境 (如公園),與親朋好友試玩Holiyo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21 喚醒讀的好奇心與建立寫的思辨力 – 林怡辰老師 (Awaken Kids’ Curiosity in Reading and Develop the Writing Skills)

司南聽眾,您們曾經懊惱無法激起您學生的讀寫興趣嗎?還是您小時候像我一樣很討厭閱讀和寫作文嗎?這集我們將一起探索讀寫教育的滋養。非常開心這次邀請到林怡辰老師與我們分享她多年的經歷。

怡辰老師是彰化縣原斗國民小學的高年級導師兼教務組長和國語日報講師。老師已是許多教師培訓的資深講師,生動有趣地分享她的讀寫實務教學。大家最熟知老師的作品就是他去年出版的暢銷書從讀到寫,林怡辰的閱讀教育:用閱讀、寫作, 讓無動力孩子愛上學習

追蹤怡辰老師:臉書 | 部落格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 | 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您如何引導高年級的學生閱讀較艱深的文章或是書籍呢?
  • 在日常教學中,您如何依學生程度,給予不同的課題?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利用早晨的十分鐘,一起和您學生或孩子閱讀各自喜愛的書籍。
  • 舉辦一場小辯論會,藉由貼近學生日常的主題,增進口語與思辯能力。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19 如何培養特殊生的專注力與口語表達 – 小魚老師 (Tips for Teaching Focus and Oral Expression in Special Ed)

這集我們將聊聊幫助特殊孩子專注力和口語表達得實質方式。不知道司南聽眾們是否有接觸過較特殊的孩子呢?我本身大學時因服務性社團的關係,陪伴了一些特殊孩子一小段的人生旅程,也因此對這方面感觸很深。

這次很開心能邀請到怡蓉老師和我們分享她的教學。怡蓉老師又稱小魚老師,現任高雄市中庄國小不分類資源班導師。獲選高雄市109年度優良特殊教育人員。老師相信藉由教育,我們可以找到孩子深埋的能力。我會怡你為蓉,是怡蓉老師對每個孩子的期待。

追蹤小魚老師:臉書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 [1:21] 為何小魚老師接觸特殊教育是一個美麗的錯誤
  • [4:00] 特殊生有分哪幾類
  • [5:59] 小魚老師本身接觸的特殊生是哪幾類
  • [6:26] 學習障礙的定義
  • [7:38] 台灣如何鑑定學習障礙
  • [9:44] 小魚老師希望她的特殊孩子專注力可以如何改善
  • [11:26] 如何教導學習等待
  • [14:30] 為何利用提示卡而非直接口頭提醒
  • [16:28] 小魚老師分享羽球結合專注力訓練的課室設計
  • [23:47] 小魚老師對於特殊生的口語表達程度的教學目標
  • [26:23] 什麼是 Card Talk app? 如何使用它?
  • [31:30] 結合 Card Talk 於日常教學中的方式
  • [34:00] 過去幾年來,有哪一或兩本書深刻影響小魚老師的思維
  • [38:28] 如果小魚老師有個超能力,他最想要如何改變台灣教育
  • [41:05] 結語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您如何提醒學生不妥善的行為呢?您會直接指名道姓地在課室中提醒嗎?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嘗試選擇一個球類運動,讓孩子每天花五到十分鐘練習。(專注力的培養)
  • 試玩 Card Talk ,一起與您的學生有效創造圖卡,增加更多有趣的表達工具。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17 以數位學習點亮英語教學 – 廖婉雯老師 (Light up English Teaching with Technology )

這集我們將探索如何結合數位學習於英語教學中。這次很開心能邀請到廖婉雯老師與我們分享她多年融合教育科技經驗,婉雯老師目前是臺北市大直高中英文老師,同時也是Apple傑出教育工作者和Google認證訓練講師,婉雯老師曾受獎無數,其中包括:台北市行動研究 翻轉英文 以科技創新教學 用數位點亮學習 優選 和臺北市 「百大菁英資訊科技應用 人才教育獎」等等。

婉雯老師對於一成變得教學感到不安,認為教學沒有標準答案,因此在多年的教學經驗中,他不斷精進自己,希望以身作則,激勵他的學生勇於嘗試。

了解更多婉雯老師的分享:Facebook  | 部落格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 [01:18] 老師接觸數位學習的轉捩點
  • [04:20] 學生的樣貌與以前有何不同
  • [06:25] 數位學習如何提升學生專注力
  • [09:34] 老師在課堂上希望學生在聽說上能達到的指標
  • [12:33] Flipgrid是什麼?如何利用Flipgrid幫助學生英文口語表達和課堂上使用的流程
  • [22:53] 老師需要花多少時間去引入一個新科技於課堂上
  • [28:17] 希望學生畢業後,他們在讀寫的程度是如何?
  • [33:05] 什麼是 Reading Journal? 老師在課堂前會用Pages 如何備課且在課堂中,學生會如何去使用
  • [37:42] 為什麼選 Pages ?
  • [40:21] 對於一個無法人人一平板的學校,您覺得學校老師有什麼其他方式可以引入數位學習嗎
  • [43:00] 老師平常會利用什麼媒介或是追蹤任何教育學者去得的數位學習靈感
  • [45:44] 如果老師有一個超能力去改變台灣英語教育,最想改變的是什麼
  • [48:08] 對於一個新進老師,老師最常給的建議是什麼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平時您會利用什麼小技巧提升學生專注力與參與度
  • 學生在您課堂上如何練習英語表達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如果學校有硬體資源,試著玩玩免費的Flipgrid,思考可以如何利用此軟體應用在您課堂上,增進學生參與度
  • 您的閱讀策略是什麼? 或許可以嘗試避免逐字為您的學生翻譯,教導更宏觀地閱讀,掌握精隨。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15 現象為本與立體式學習 – 陳玟樺老師 (Phenomenon-based and Pop-ups Learning)

陳玟樺老師是臺灣師範大學課程與教學所博士, 也曾是新北市清水高中數學教師。 大家最熟知玟樺老師的作品就是《我在芬蘭中小學做研究的日子:芬蘭中小學教育現場課室親身觀摩365日》,這本書揭示玟樺老師親身在芬蘭的課堂觀摩經驗,芬蘭的新課綱目標、七大橫向能力、客製化的「一生一課表」等,為台灣現今推行新課綱提供借鑑。

玟樺老師的研究也受到許多肯定。她的博士論文「立體學習地景——芬蘭赫爾辛基一間學校的現象為本學習」,榮獲 108學年度賈馥茗教授教育基金會博士學位論文優良獎、108學年度田培林教授博士學位論文優良獎,是年度唯一雙料冠軍!

這集非常開心能與玟樺老師對談,讓聽眾進一步了解現象為本的學習和立體學習。

了解更多玟樺老師的分享:Facebook 

訂閱聆聽 Subscribe:

Acast | Apple PodcastGoogle Podcast | Spotify | Stitcher |Youtube

本集大綱 Show Notes:

  • [01:45] 什麼現象為本學習?
  • [02:56] 芬蘭結合現象為本學習的例子。
  • [07:44] 與專題式學習 (Project-based learning) 異同處。
  • [09:23] 真實世界的案例或現象的結合的好處和實踐上的困難。
  • [12:28] 反思是學習的重要環節,常常也是真正學習的開始。書中提到的例子是,在現象為本的學習中,芬蘭老師問學生:你跨領域學習了嗎? 以引導學生思考。想問在您的觀察,芬蘭老師問學生的問題或方式有什麼不一樣之處?或甚至現象為本的學習有什麼不凡於一般的引領問法?
    • 四點量表
  • [16:57] 什麼是立體學習 (Pop-ups learning ),和老師創造這名詞的靈感。
  • [22:59] 學生享受這學習過程的例子。
  • [31:23] 台灣老師可以如何發展或培養立體學習?
  • [34:30] 老師曾經是高中數學教師,您經過這段精彩的研究歷程後,如果現在您再回去教您的高中數學,您會有什麼改變?或是您會有哪些建議對當時的您說?
  • [39:35] 結語

回顧我們的教學 Reflections:

  • 宏觀上來看,您希望您的學生在這階段需要學到的技能是什麼? 除了學術基礎之外,您有其他的教學主軸嗎?
  • 您如何引導孩子結合跨領域的知識?

改變的一小步 What can you do tomorrow:

  • 選擇一個現象,例如COVID-19或氣候變遷,結合在您的教學主題中,讓學生討論貼近他們生活的問題。
  • 保留時間讓學生有探索解決方式的空間,取代傳統教師直接講述過程。

音樂來源 Song Track Credits:

您在這集中有哪個最喜歡的點子嗎?歡迎在以下留言與我分享! What is your favorite idea from this episode? Please share with me in the comment section!